本帖最后由 三秋樹江啟榮 于 2021-2-15 16:47 編輯
劉麻子金子招牌 《往事如煙話安慶》,今天繼續為市博物館老街造勢,講劉大麻子刀剪金子招牌。 劉大麻子做生意,利用手段做招牌。他是河北冀縣人叫劉朝山,小時天花有疤坑,他用的招牌就是——“劉麻子”。在安慶以生理缺陷,作招牌的還有:“城里大胡子綠豆圓子”,“西門外雷瞎子算命”,“大南門胖大頭收荒貨” ……這都名噪一時。 劉大麻子來安慶,在街頭以賣藝為招牌,耍刀、舞劍、玩蛇矛……借“武”推銷藥丸安慶有兩個。另個是“李鐵頭”,李個子不高人瘦瘦的,用青磚擊頭將磚打得粉碎。 可安慶是長江五虎是老省城,人們見過世面。嘲笑這是賣狗皮膏藥的把戲,因狗皮沒有汗孔,所以又叫“一竅不通”! 不得已劉大麻子只好改行,重拾鐵匠手藝擺地攤,打的仍是不要錢的招牌——“劉麻子”。由于他刀剪質量過硬,一下子把名聲傳開。 兩年后劉朝山,在倒扒獅子坐店經營,出售自產的刀剪及武術器材。他那時就打出“三包”招牌,在刀剪粹上鋼字,只要字在就終身:包修、包退、包換。 劉大麻子刀剪,與胡玉美蠶豆醬、余良卿鯽魚膏,并稱安慶三絕。其中胡玉美蠶豆醬和劉麻子刀剪都獲得,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獎。安慶就是宣傳力度不行,讓人認為“巴拿馬萬國博覽會”是“水貨”。巴拿馬那么小,安慶又有兩家得獎,肯定不咋的。其實茅臺酒也得獎,從這看到它不是水貨,是國寶! 為什么要辦“巴拿馬萬國博覽會”?是因為那年蘇伊士運河開通,這是世界航運史上大事,博覽會從1915年2月20日起,到12月4日閉幕,長達9個半月,參觀超過180萬人,開創博覽會歷時最長、參加人數最多的先河。那時辦的規模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一樣。上海建的中國館,是“中國紅”像帽子一樣。 那時也要各參展國建國家館,當時中國建的是“太和殿”,這宮廷樣式、和氣魄驚呆洋人!那時中國不積弱,它GDP占世界第一!后來變弱是無本事的慈禧太后和八旗子弟,霸占權力不讓,誤了國、害了民。 劉大麻子參展“萬國博覽會”時,打出的招牌是:“雙合成”!這讓外國人看到中國文字的精妙,哪個剪刀不是合二成一的?這招牌起得好,起得妙!也說明劉大麻子會造勢,會做“招牌”。 劉大麻子無錢時用臉做招牌,有錢時舍得投資。人家講“金字招牌”是指貨真價實,不是金子而是金字!他認死理,真的用金子做招牌。這在倒爬獅上百家商店,連賣金銀的都不是金子招牌,而他是!這金子招牌引起轟動,帶來不菲的生意。劉將店堂兩旁陳列刀、劍、棍、棒、石鎖、石柱……像武術廳一樣 ,這也是招牌,吸眼球招生意。 1941年劉麻子病故,長子劉新壇子承父業,后由內弟陳光煌執掌。陳知道舅舅最講究招牌,于是掛出——“京都劉麻子刀剪老店”。讓人注意到這是由“京城”來的“老”字號,再次由招牌引起轟動! 此時劉麻子刀剪除安慶外,在別處也有分號。年產二萬把,主要銷往長江中下游。
合作化改為“劉麻子刀剪社”,后改為“五金電料器材廠”。再后直呼“安慶市刀剪廠”!1978年“改為“安慶市第三工具廠”,在棋盤山路。 文革前人民路郵局西邊,有個門面是劉大麻子分店。分店改開后還在,只是成了“二輕門市部”。 “劉麻子”大概在“減員增效”后消失,金子招牌就這樣銷聲匿跡了。 但安慶人記得他!今天市博物館老街,仍有劉麻子蹤影,說明他是老城永遠的記憶!
|